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d Scientist
Liang-Yi Yen, Ph. D.

College of Ar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rsonal Website


重建公地:無政府主義視野下的社區運動

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政府對市場強力干預的思想曾主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共產主義國家的發展;在西方是凱因斯的福利國家體制,在共產世界則是國家社會主義。這兩個體制分別在1970 年代末與1980 年代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去國家管制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然而,橫行世界的新自由主義思想帶來的卻是災難性的全球性經濟與生態危機。在這個危機關頭,學術界開始思考另一個可能的途徑,也就是無政府主義的治理原則。和國家主義不同,無政府主義主張儘量將治理的權力由國家分散至社區,但是和新自由主義也不同,無政府主義反對市場自由競爭的經濟邏輯,而倡議以互助原則為主導的經濟邏輯。

無政府主義在二十世紀雖並未成為主流的社會科學理論,但是作為一種社會與空間的行動實踐,它卻像一股伏流,始終以各種形式存在於由國家機構所支配的現代社會之中。在無政府主義的原則下,日常生活中面對面互動的社區成為實踐的主要地理單位。

本文立基於台灣發展了將近三十年的社區運動的脈絡中,想要探討的是,若以創造資源公平共享且可持續的人類棲地為目標,社區運動者可以從無政府主義地理學的傳統中得到什麼啟發,並開創另翼治理機制與模式,促成社會轉型,真正實踐包含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實質民主??本文以Murry Bookchin的思想為焦點,從社群關係、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政治組織、與社區與自然生態的關係等面向進行批判式閱讀,找到其對當今台灣社區運動的啟發。

 

Keywords:社會無政府主義、去中心化、人居環境、公社、市民社會

1 view
Scroll